辛冶

西风卷醉影,仗剑走天涯……私人读书、生活、创作手札,纯原创分享,是片自由生长的森林。微信公众号“辛冶之森”。

《九篇雪》:在天地间撒野,独自悲伤


辛冶/文        源于网络/图


看到这本书的自序时,难免让人惆怅地想,我21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还待在象牙塔里,还没真正置身过雄伟的大自然,还谈不上为生计发愁,小情小绪倒是有的,但是这个年纪的李娟已经写出了这本书。这是她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能够明显看出来,书中的思绪和文字还青涩稚嫩,但也不妨碍那璞玉般的光芒。

大体上本书是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前面的那些是关于自然,关于阿勒泰,关于牧区生活的,后边的则是青春期泛滥的情绪和初识人生的情感故事,相较而言,前半本更精彩和吸引人。其实我也在想,是不是北疆奇特的自然环境更深地激发了李娟的感受,让她性情中的诗意、坦率、瑰伟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相交融,才能洗去那些造作和灰暗吧。

为了生计,她和母亲去到深山牧场开铺子,但她是幸运的,无涯无尽的山野之貌怎么也看不完看不腻,她们和哈萨克族牧民的相处也同样新奇有笑料。她在那里生活着,深深地受着感染,风、雨、云、雪,行、住、食、衣,一切都那么地不同寻常,日常的生活除了跟淳朴粗犷的牧民打交道,就是沿着大河、攀着高山、顺着草甸小路、越着莽莽森林,去玩耍,去撒野,去无拘无束地嬉戏发呆出洋相奔跑歌唱,连打水、洗衣、进货、讨债,都变得那么地不一样。

在苍茫的深山中生活,远离嘈杂市井,远离许多现代文明,日常住行自会有诸多不便,很多人后来逃离了那里,是不是她和妈妈终究舍弃不了对那山野的热爱,才忍下了那些苦辛?在那种环境下生活的人,受着自然的厚赠,也要受着它的折磨。阿勒泰山脚下的牧民是与那环境交融为一体的自然之子,风物的差异和人情的特别使得他们与汉人的交际也呈现异域风情。

作者笔下的山野是那样阔大雄浑,她自己渺小的卑微的感受让读她文字的人像亲到了那处场地一般,无言地对着壮丽美景出神。她是不能够描摹其景于万一的,感受到了一点点,而天广地阔,被隐蔽起来的是更多、更多,即便如此,大自然的魅力也足够迷人了。

相比她忠实地将美景趣事流露笔下所迸发出的奇丽,她青春期浓浓流淌的思想未免矫揉造作了些,那些思绪是湿哒哒的,略显黯淡的,很以自我为主角的。狼狈饥饿的城市打工生活,生和死和爱情和永恒的发问,父辈含混不清的人生故事……如果说人到了山林之中连灵魂都舒张散逸了开来,那在城市里厂房中,灵魂便蜷缩起来瑟瑟地发抖,被尘世的繁杂压得喘不过气来。

可是这些感受同样是真实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过那样漫长的、拥挤的、粘稠的青春,能体会到她承受的是什么。青春物语是私密的,从字里行间我总想窥探出一些她的秘密,揣测着故事里有几分是她自己的身影,几分是她家人的经历,还有几分,是似曾相识的我们自己的往事。

她在山野里自在得快活得像熊像鱼像飞鸟,但她也提到,穿着鲜艳夺目的长裙穿行在山林间,觉得自己是人为的痕迹,完全融不进自然之中,可她不愿意放弃这种行为,山川湖海再庞大无边,她也想守着小小的不被掩埋的梦想花园。

自然的归自然,人性的归人性,二者并不冲突,我反倒觉得,有了人的细微痕迹,自然才能被映照出一个惊艳的影子,而人,才更有灵性、愈发宽厚。

评论

热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