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冶

西风卷醉影,仗剑走天涯……私人读书、生活、创作手札,纯原创分享,是片自由生长的森林。微信公众号“辛冶之森”。

《我在伊朗长大》:一边失去,一边寻找


辛冶/文        源于网络/图


这部黑白风格、自传性质、由漫画改编的动画作品其实没有我预期中的精彩,一直惦记着它,大概因为很久以前看过的那部伊朗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想要多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电影。在我个人看来,《我在伊朗长大》侧重于“我”,减轻了“伊朗”的分量,“长大”的过程也并不太美好,对这部影片的喜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主人公性格的喜恶。

主人公女孩玛姬的经历很特殊,王族之后,家境显赫,亲人多是革命志士,国家历经战乱与变革,小小年纪背井离乡到国外独自生活读书,以及,她有点“丧”的情感与婚姻。可她只是这些背景下的一个普通人,年纪还小,所做有限,她的传奇仅仅是由于那些改变不了的外部环境,以及出现在她生命中的为理想牺牲的人们。不过,正因为她个性上与普通女孩区别不大,产生的奇妙反应是,她身处的压抑而特异的环境很能让人感同身受,年轻人无望的愤怒、叛逆的行为、躁动的情绪如暗潮汹涌,有人舍命去活,有人自甘堕落。

人似乎很容易失去自己内心的坚守,无聊的时候,逆境的时候,失去自由的时候,普通平凡的时候,声名煊赫的时候……却也不为什么,大约人性是脆弱的,多是如此。一个国家或民族也有失去出路、独立、自由、信仰的时候,它所付出的代价,要比一个人大太多重太多了。可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于失去之后,还是会痛苦地挣扎,再去艰难地寻回自我,有所坚持。

每个人的际遇都是不同的,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体会不了玛姬的处境,也难以理解她所承受的苦楚,但在成长的过程里遇到的困扰和浮浮沉沉的情绪与她定有相似之处。谁不是在一边失去,一边寻找?反反复复地,无穷无尽地,在这过程中也越来越坚信了些什么、攥紧了些什么。

濒临崩溃的年轻的玛姬,最后终于正视了她自己和她的故国,她喜欢的摇滚乐精神、李小龙的热血和率真的勇气又回来了。在她那饱受战火的国家,她属于幸运的少数,有机会离开铁箍一般的环境到国外循着喜爱做回自己,其余的众多普通人,被迫接受着,组成了墨黑的无声的背景。

黑白色的凌厉纯粹有不容置疑的简截了当,有与孩童缤纷的世界全然相反的冷酷无情,玛姬幼时的国家是黑白的,童年是黑白的,动画的主调也是黑白的,在这黑白分明的单一里,情绪无分喜怒,都似淡漠的,旁观的。因而在《我在伊朗长大》的画面讲述里,有一种克制和简化的哀伤,还掺杂了少数的笑料,也许是为了能让孩子们看懂。

终是要抱有希望的吧,存着希望的孩子,不会变得日渐狭隘,不会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失去家国天下的情怀,让孩子明白现实里也有“勇者斗恶龙”的故事,那是艰难的故事,不要放弃希望的故事,寻找到自己就终能成为“勇者”的故事。

评论

热度(11)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