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冶

西风卷醉影,仗剑走天涯……私人读书、生活、创作手札,纯原创分享,是片自由生长的森林。微信公众号“辛冶之森”。

【踏歌行•杭州】在四月,逢着一位甜糯的“清秀佳人”


辛冶/文、图

 

(旧文一篇,2017年杭州游记)

时隔整三年,我又到了杭州,上次是初次来杭,因公出差,只在白马湖动漫展馆停留了两天,所以对杭州谈不上什么深刻的印象。这次与大学室友相约来杭,但时间匆忙,最终只有我一个人有空闲,孤身去杭州先行游览一番。

老三毕业后辗转定居在杭州,我也就在她那里叨扰了两天三晚,而这次的杭州之行,最初也是由她起意促成的。4月21日早上6点多从郑州出发,坐了一天的火车,于晚上快7点时抵达杭州,老三接风,她和她老公还有我在一家叫“7017”的店里吃了晚饭,炭火炖鸡、煲嫩豆腐、外婆味炒粉丝、麻辣螺蛳、鲜榨玉米汁,很丰盛,老三发了两张接风盛宴照片到大学宿舍群里,馋一馋没有来成的老二老四她们。21、22、23这三天晚上我都住在老三家里,31楼,临江俯瞰,夜景、晨景都很壮观,很远的地方能望到一带远山。

22日当天游了太子湾和西湖,晚上去了河坊街、垃圾街,这一天出行靠老三和她老公骑电动车载我,在前往河坊街和回西湖时骑了共享单车,23日下午游玩九溪,这天是公交出行还有打车。

4月的杭州,清景可人,有了老三他们的引领和陪伴,一路行来更是有味。

太子湾:繁花谢后新绿萌

以前看到过老三在朋友圈发的太子湾郁金香展照片,清明前后花开正盛,那时的太子湾想必是姹紫嫣红,如今是4月底,整个太子湾只剩了点缀的一些细碎小花,满目是清雅的红绿树影。

太子湾是个天然公园的模样,小径、溪流、潭水、层叠错落的各类树木、方阔的草坪、繁多的杂花,种种布置依着山水态势,不觉得有过多人工的雕琢。在一片有着石砌风车景观的大草坪上,有很多带着小孩出来玩的家庭,他们放风筝、吹泡泡、野餐、嬉闹,周末时光很是闲适。

这里大约本地市民来玩的较多,出去就是西湖,退回来是一片水木青绿,溪水潺潺,石径幽幽,后面傍着青黛的山,随意地走着歇着,恬静宜人。

西湖:半城碧玉一城春

在去往杭州的火车上,很应景地,我看起张岱的《西湖梦寻》,下车时,看了一半,刚看到西湖之景。西湖之于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心脏,缺了它,杭州就不能成为独特的杭州了。西湖的盛名,与苏轼、白居易有关,也因白娘子而妇孺皆知。

西湖东西南北路的人文盛景及相关诗文已在张岱笔下尽情道出,他所记载的清初的西湖,已与古时的西湖有些不同,而今的西湖,更是另一番景象了。张岱《西湖七月半》曾写西湖的游人之盛,他格外推崇月夜游西湖、雪天赏西湖,可谓极有情调。现今西湖有现代化的喷泉表演,有《印象·西湖》演出,夜晚湖上的灯光虽幽幽暗暗,但也不大能寻到月夜的清朗了。

从太子湾出来就是西湖边了,猛地第一眼望去,西湖无边无际的,湖面只比人行的堤岸低一点点,似乎那水就要涌到脚下来。岸边的垂柳树木都很高大,游人虽不如织,但因是周末,也不算少。行至苏堤,一尊苏轼宽袍招展的石雕昂扬地站着,像在沐着西湖的水汽和春风。另一侧的导览图上标注着苏堤上的6座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这条长堤或侧畔上,就有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西湖胜景,还能遥望张岱看过西湖雪的湖心亭。

有数个小舸远远近近地在湖上荡着,渔翁渔婆装扮的船家或坐或站地在船尾摇着橹,从近岸停靠的小船上可以看到船上铺着蓝底白花的垫子,座下藏着橘色救生衣,船头放着藤编外壳的暖水瓶,还有船家戴的笠帽。这天风大,湖水拍打着石岸,一位穿着蛋青色袍子藏青宽裤的渔婆站立着轻快地把船摇了开去,一会儿就走远了。他们这样一天到晚地用手摇着橹接送游客,想必也是很辛苦的吧。

苏堤很长,两侧的湖光着实可看,远远的山头上站着雷锋塔,一会儿离它近,一会儿隐约只能看到塔影,它就像定湖针,安然地负手立定,尽观一湖春色。听见路过的导游说女生别跟雷峰塔合影,鲁迅先生那篇《论雷峰塔的倒掉》将雷峰塔视为旧时代压迫女性的象征,女性解放了之后,杭州的男子都怕老婆,有点“妻管严”,她话题忽地一转,说想知道怎样治这妻管严的话,老公们可以偷偷地问她。看得我不禁摇头一笑。

走完了苏堤,往孤山路一转,有片精心修葺的园林盆景——花好月圆,几大朵矮木修成的就像在绽放一般的荷叶、数枝含苞或半开的荷花、高处圆形的框里一边是半月形的月一边是浮动状的祥云,荷叶是柔嫩的草绿色,荷花带点紫红,巧手妙裁,引来很多游客合影。老三介绍说这是G20峰会的时候修的景观,迎接各国首脑的。

再往前,看到一座圆形的墓,墓前有座小牌坊,一旁的铭牌上介绍说是武松墓,据《水浒传》载,武松最后在杭州出家,葬在了杭州,这墓是民国时修的,后来被毁,又被修复。看到是武松墓的时候,赫然一惊,再看到是新修的,又觉后人难免附会,西湖畔的名人遗迹实在是太多了,将武松置放在这里,怕会被游人扰了清静。

没走两步,就是紧挨着西湖和一座桥、被游人围了一层的苏小墓。人们对艺妓钱塘苏小的兴趣显然比武松大得多,那墓圆溜光滑,颜色像是被手泽浸润得有些发黑,这墓的位置离西湖近,离游人也近。我对苏小小所知不多,远远地看两眼便离开了。

在走上白堤之前,看到有座中山公园,进门后看到两侧的清行宫柱础,哪里是议事殿,哪里是皇帝寝居,迎面的山石上,赫然刻印着红色的“孤山”二字,这就是孤山吗?林和靖的梅还在吗?拾级而上,又看到各处介绍哪里是清时栽的玉兰旧址,哪里是什么什么殿,便没有再往上登山,这孤山,可能和我想的孤山不是一个吧……

再往白堤去,堤岸两边的树木并不高大,有些是新移栽的样子,不知不觉就快走完白堤了,最后连着岸的那座不起眼的小桥,是断桥,断桥不断,听说是因为下雪时桥顶没有雪,看起来像断了。“断桥残雪”、断桥与白素贞许仙,它承载了很多想象,但只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座小桥,没两步,就走过去了。

西湖真大呵,这是我一路边走边赏感慨最多的,也许是我之前没有真正地看过什么湖,觉得西湖特别大,走了很久两边还是望不到边的水,置身堤上,行在湖畔,不由得忘记了原来自己在城市里。西湖畔的人文遗迹实在是太多了,看也看不过来,只等什么时候在这里闲住一段时间,才能细细遍览。不由得艳羡张岱,居于此地酣玩真乃人生快事。

西泠印社:寄寓印学风云史

在过了苏堤往白堤去的湖岸,猛然瞥见一带白墙,一个圆形黑瓦的月洞门朴素地朝向西湖开着,门上方有4个秀雅的黑字:西泠印社。我只是很早就听过这个名字,觉得很好听,但不知道关于它的任何人文逸事,于是信步走进去,看一看闻名遐迩的西泠印社的模样。

不得不说,社址所在的这片地方实在选得好,门前就是西湖,社内的景观依着山势参差而上,亭台楼阁错落,树木苍苍有古意,再加上各处题字、石像石室石塔等,文气斐然,景色幽绝。

入门后右边墙上石刻印社图的配文是这样介绍的:“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由篆刻家丁仁、王禔、叶铭、吴隐创办于清光绪卅年(一九〇四年),艺术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印社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闻名于世,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印社保存浙江最早的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社内还有不少石刻和摩崖题记都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的价值。印社风光秀丽,亭阁参差,建筑都依自然山势,独具匠心,有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观乐楼、华严经塔等,景色幽雅,是西湖园林精华所在。”

一进印社大门看到的是一棵有百岁之龄的大树,树下有一方立着的一人高的长方形印章状题名碑,写的是“西泠印社建社八十五周年纪念社员题名”,再往前的平台上是一大间正堂——柏堂,一大幅石刻的黑白“西泠印社先贤图”挂在迎门处,两边的楹联是:大好湖山归管领,无边风月任平章。

转过柏堂,后面就是布满苍翠的石山,树木繁茂,从山上下来的游人只显露出上半身,就像从深谷幽幽而出。山脚小径入口处,样式简单拙朴的石坊布着浅浅的苔色,额上题着隶书“西泠印社”,篆书的楹联是: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

不是我识得各种篆刻字体,因为一旁就有说明的导览文字。在这个园子里,题字、碑刻特别多,看到各种题字,我总是这样念的:“什么藏东什么名三什么,社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嗯,看不懂。”就像自己是文盲,瞪着眼大字不识一个,念也念不出,深恨自己文化和学识浅薄。

上到后山上,别有雅致的景色,平台上有亭子、小池、石屋、数间阁楼、平整的一大块石壁上有篆刻的文字,小池上方立着座细长秀气的石塔,在平台上向远一望,能看到西湖铺在近处蓊郁的树丛之上,西泠印社山前的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意中,颇有萧然隐居之意。再转上一层去看石塔,是1924年建的华严经塔,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八角形的塔身,共有11层。

在小池旁,石壁被凿通了,内壁上有刻字、刻画、观音送子画像等,穿过石洞,有个大的碎石垒砌的方洞门,以为还有什么景,穿过门一看,是一条陡直向下的小径,通向山下的湖边去了。原来这是西泠印社的后门。

我们是将这里作为歇脚的地方的,赏玩了两三个小时的西湖后,坐在柏堂一围的木廊座上,清幽逼人,望得见房上青翠俏皮的杂草,还可观赏后山的景致。人也不多,并不喧闹,老三说,把这里当我们游西湖的中转站真不错。

是啊,真的不错,有幸也有缘来此邂逅这意外的惊喜。

河坊街、垃圾街:华灯喧起知味浓

未到杭州时,老三就建议到河坊街去转转,游完西湖已近傍晚,我们决定骑着共享单车去河坊街吃饭。这是我第一次骑共享单车,在杭州,各种牌子和颜色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街道上骑这样车子的人特别多,迎着风和满眼的绿意缓缓地骑行,很惬意。

没有多久就到河坊街了,这是购物美食一条街,街道宽宽长长的,入口处是两排木质小屋的小摊,卖各种小玩意儿,再往前,大街上道路两边是各种工艺品店、杭州特产店、丝绸店、服饰店、小吃店等等。这里有胡庆余堂的药铺,还有个江南铜屋展馆,里边是溶铜做的各种艺术装置展览,铜屋门口有个巨大的铜铸的笑卧状弥勒佛,身上雕有数十个嬉戏的小小孩童。

我们先在一个路口吃了份臭豆腐,很美味,再奔去吃小吃。主街道的左侧有个小吃街入口,小街整体的装饰是仿古的,木质颜色的摊位整齐地排开两列。我们在这条小街上来回转了两三趟,每个摊位都看了看,有卖冷饮和鲜榨果汁的,有卖烤鱿鱼、烧螃蟹的,有卖炸的各种奇奇怪怪虫子的、有卖杭州小吃如点心和醋鱼的……叫卖和揽客声此起彼伏,这种也想尝尝,那种也想来点儿。

小街入门处的中间和深处的一侧摆放着供人坐食的桌椅,找了一会儿才有位置,落座后,我们买了叫花鸡、西湖虾饼、茄子烤粉丝、一大杯芒果奶油冰沙,心满意足地吃过后,准备往回走了。

回去的路上,在离老三住处不太远的地方,是她很早以前就提到过的垃圾街、位于几个大学间的购物小吃一条街,就跟每个大学附近都会有的那条热闹的街差不多。我们又去那里再加点餐。

这是条改造后的街,只有路的一侧是延伸开去的两层的店铺,一层全部都是卖小吃的,二层是服饰百货等。挨着店铺架着很高很宽的彩钢遮雨棚,棚下顺排着许多的座位,这里比河坊街的小吃街大得多也长得多了,人声鼎沸,挤挤挨挨地几乎都是年轻的大学生。

一层那么多小窗口的小吃看得人眼花缭乱,卖什么的都有,冷饮、糕点、烧烤、炸串、面食、海鲜……老三极力推荐这里的花甲粉丝,我没尝过,于是买一份我们一块儿吃。这里花甲粉丝的做法是在小型的电磁炉上放上当碗用的锡纸,往锡纸里放入一些花蛤,加汤和粉丝,烧好后直接连带着锡纸放到碗里,开吃,花甲吃了很久也没吃完,挺实惠的。我问老三这是不是杭州特有的小吃,她说别的地方不太清楚,但在这条街上卖的很多,也有名,我看到别的桌上很多人都在用这种带锡纸的碗,都是在吃花甲粉丝的。

以前远近闻名的垃圾街改造后因名字不好听,改成了“啦喜街”,但人们还是习惯它的旧称,一说去垃圾街,出租车师傅就会载来这里的,这个小吃夜市着实丰盛和热闹。

在河坊街和垃圾街吃小吃吃个肚儿圆,捧着肚子,无限满足,回味无穷。

九溪:水静茶香心半闲

在杭州的第一天转了太多的地方,都有些累了,第二天大家睡到自然醒,近中午时,决定去个不太累的地方玩,老三的老公在杭州待了七八年了,对杭州很熟悉,他建议去九溪玩。

坐公交在交换站转了趟车,不久就到九溪了。这个景区是完全免费对外开放的,入口处一旁有片高大的竹林,我们转进去看了看,顺着小溪边的土路小径走着,就像走在静谧的森林里,树木高大耸立,溪流轻缓,一旁有些住户,围墙是用竹子扎成高高地隔开的,溪旁有妇人在捶洗衣服,一条灰白的狗站在溪里凉快,越过小溪爬上了岸。住在这里,很有点乡野炊烟起的味道,有自然原始的美。

我们缓缓地行着,顺着一条洁净的水泥小路伴着溪流在林木间随意地观赏。有不少拍婚纱照的,或坐在溪边的两三棵高大树木间,或在丛林里弄点烟雾造出仙境般的意境,景很美,所以比较好利用吧。

路的两旁有不少茶园,这个季节茶都被采过了,茶树已被修整过,颜色有些灰褐,也有茶农在地里正在修理枝叶,没走多久就看到一块茶园边立着块石头,上书“汪同裕 九溪老龙井茶园 1915”。

一个转弯,眼前有片水湾,很多人站着在拍照,走到岸边一看,竖立着的湖石上题着“九溪烟树”的字样。水湾就像一个小湖,湖中近对岸的地方有座小岛,岛上满是绿的红的鹅黄的树木,高低扶疏,近水面开着大丛玫红的、净白的杜鹃。对岸岛旁,有条小瀑布从山上倾泻下来,一座小桥架在瀑布前,有人在桥上观看、合影。

这片水湾,以葱绿的山为背景,远有瀑布、小桥,中有层次错落的花树小岛,近有这边岸上的观景平台和树木,整体看着幽静如画,“烟树”二字,确实可玩味。

静静地坐在石上看着这片小景,虽然游人很多,但也觉恬静安然。一旁坐着个头戴遮阳帽、穿着军绿T恤的男生在画水彩,已经快画好了,不时有人安静地站在他身后看两眼。绘画是主观情绪的表达,留下触动最深的颜色和光线,用手慢慢描摹一种感觉,不似来来往往的游客,拍照留念,匆匆一游,再无印象。如果可以,花上一点时间不急不躁地临着美景画一幅小画,有多么好。

又到对岸小瀑布下的桥上看了看,这边的景又和刚才大不相同了。继续沿着水泥小路走着,路两旁有很多农家乐的农庄,食客们欢笑着谈天说地。

不久,我们来至理安寺的山门前,小方石铺就的台阶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苔痕上阶绿”,走进寺里去,一座小桥纵深跨过分开两侧的方形放生池,后山有涌泉,有骑着大老虎拿着大蒲扇的伏虎禅师塑像。有人坐在小亭子里谈笑,有人用小的饮水机水桶在接后山流下来的泉水,告示牌上写着非饮用水,标着外来人员可以接水的时间。这里观赏的人很少,没有见到寺里的僧人,不知有没有人住在这里。寺小小的,很僻静。

出来寺后往上走,是杨梅岭村,几乎家家产茶销茶。来到老三他们以前买过茶的一家茶农家里,这家夫妇两个还有儿子都是制茶的,老板娘后来拿出炒茶的培训证书和得奖的证书说起炒茶选茶的事项,原来其中还有许多要不断学习的地方。

坐在露台上免费品着西湖龙井,吃着瓜子和花生,老板娘一直叮嘱往杯子里加水,喝下去一点水就可以加了,不要把水喝光,那会影响茶的味道。杯里的龙井茶叶是嫩绿色的,香气馥郁,茶味初尝清淡微香,越喝越有味,后味较香,只是可惜我的瞎鼻子不太能闻到茶香。品完茶买了几盒茶叶,有明前的也有新茶,明前是清明前的,分为两种,芽小而细嫩,是上品,新茶是清明后谷雨前的,叫雨前,也有两种,芽大了点,颜色深了些。

我们向上走到一条下山的路边,天已暗下来了,等来末班公交,别了这山水秀丽的九溪,沁香静美的茶山,踏上归程。

 

且不说杭州悠久的历史及人文之盛,我生活在这里两天,就已感受到它内在丰盈甜润的精神气质。从住处往返西湖,每天两次会经茅以升修的钱塘江大桥跨越钱塘江,江面宽广,江风浩荡,目之所及蔚然荡漾;城市的路旁植着高大的桂树,绿意葱茏,桂花是杭州的市花,不由得联想起“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走在道路上,能感受到“车让行人”的交通礼仪已深入人心,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忐忑地等在路边想过马路,一辆私家车也停着,静静地等着我过去;还有国际动漫节,已成为响亮的名片,精彩纷呈,开放包容有活力……

杭州这座城,匆匆地浏览观光已是不舍,还有太多地方想去,未来得及去的西溪湿地、北高峰和灵隐寺、浙江大学、湘湖、老二她心心念念的千岛湖……

再见啦,再见,杭州,我们后会有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