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冶

西风卷醉影,仗剑走天涯……私人读书、生活、创作手札,纯原创分享,是片自由生长的森林。微信公众号“辛冶之森”。

《秦汉史》:一本能改变史观的书


辛冶/文        源于网络/图


选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现在看来,可谓不知者无畏……先是一读正文,大呼被坑:吕先生您写的通史还是白话文呢,怎么到这本书就成了文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硬着头皮干读,感受被碾压的苦楚,读进去以后,是不是文言也就无所谓了,内容扎实好看就行。

但是,问题来了,在吕思勉先生不经意的史评下,见识了什么叫大胆质疑后,我脆弱的史观开始分崩离析,噼里啪啦如烟花绽放。我仿佛能看穿他傲娇的内心:哼,汉人不够审慎,这段话显然是杜撰,哼,他们说事喜欢张冠李戴,这就不是这个人干的事,哼,汉人重复仇,看看史书风格就知道了,哼,治学术的人毕竟不同于流俗,敢于深谋远虑大刀阔斧却不被凡人理解……

还有那些具体的史事分析观点,比如秦始皇极可能是有意于胡亥而不立太子,扶苏跟蒙恬也没那么铁所以立败,比如项羽之败的大环境是由于项氏是世家所以他不分功给外人,刘邦出身草莽没有阶级成见做法则相反,比如王莽太冤了,他其实是个大改革家,是仁人志士,正史里没说他一句好话,比如卫青、霍去病以皇亲国戚的身份赢来的战功其实不忍直视,他们还容不得李广真是岂有此理,另外,写汉史的班氏你瞧不上司马迁是几个意思你也不瞅瞅自己美化汉室到了什么程度?

诸如此类的评述,零零散散地夹杂在大章大章的文字里,偶尔一现,或发人深省,或直露性情,有时忍不住地笑吕先生太可爱了,有时候又栖栖遑遑的不知道怎么读史才好,不知道什么是该相信的,什么是该怀疑的,独留我在风中凌乱,但是,总之,学会的是“尽信史不如无史”,要用自己的头脑、逻辑去思考历史上的人和事。

读着从秦到前后汉再到三国始末的历史进程,能生发出一种认识——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乃至一个朝代,都是有兴衰盛败的,一时的失意与得意放到整个大背景下都不算什么,太多的人活过太多种人生,很多时候“剧情”走向莫测,永恒与转瞬、强大与羸弱迅速转换,要当心一时被乱花迷了眼。

相较于上编按顺序捋清历史大事件,下编分章叙述秦汉社会经济政治学术各层面的“专著”更是让人觉得有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士农工商,货币政体,艺文宗教,所有这些分别阐释,无所不包,过去的历史在串缀起来的散乱史料中鲜活了起来,能对比,能触碰,为前人的智慧感叹,为身处其中探索和完善体制的官员百姓鼓呼,从而知道历史、政治和社会是庞大的有机的立体的,知道各个关节贯通起来才构成了整个人类世界。

处处有惊喜,时时有新知,书中一段段的文字,就像汪洋大海般让人叹为观止,想到吕先生日课是读二十四史,几十年的光阴反复通读过几遍,就能明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味了,我辈唯有“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评论

热度(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